被机器翻译替代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替代后还不会用技术

本文发布于2017年6月27日
 
这两天又一条“爆炸性消息”引爆朋友圈,《刚刚宣告:同声传译即将消亡!》

我本以为这是一条微不足道的“震惊体”,不足挂齿,但一看阅读量和点赞量,分别是:100000+和16834,我就真震惊了:这样骇人听闻的“烂文章”为何猖狂至此?

恰好,我今天看到另一条真新闻:《李克强请来4位院士 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成“科学讲堂”》,其中一段话我印象极为深刻:

总理感慨:“现在各种新事物、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在政策制定中灵活运用。要紧紧跟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脚步,千万不能沦为新的‘科盲’!”

1. 科盲的可怕之处

那么谁是“新的'科盲'”?我觉得在“机器翻译技术”这个话题上,翻译行业内内外外上上下下就有很多科盲,而成为“科盲”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在与“翻译”相关的工作、学习、生活、科研中引入“新事物”、应用“新技术”和感知“新业态”去解决实际问题。

科盲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不知机器翻译的原理”,而在于不知如何驾驭技术和建立错误的技术观。

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以轻松买到一部精密设计和制造的手机,但并不知道手机是如何构成的。我们是终端消费者,我们花钱买产品,享受前沿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何乐而不为。不要忘了,我们手里所用手机的全称是“智能手机”(Smartphone)。

不知道手机原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科盲,因为我们是会用手机的傻瓜用户,我们建立了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先进的技术让我们足以傻傻地驾驭手机。

2. 如何才能不做科盲

我一边在努力学习机器翻译技术,一边在努力学习机器翻译技术以外的其他技术。我知道我学不完所有的技术,我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但是我更愿意知道什么样的技术能做什么样的事情,一个技术能够如何与另一个技术结合到一起,我的身边谁是懂某个技术的专家,当我有需求的时候能找到谁来用技术解决我的问题。

通识教育的失败致使行业里不少人一根筋,跟不上新技术的节奏,这些我已经无能为力了,就好像我无法控制我父母时不时在朋友圈转一些我自己觉得没有价值的养生文章,我告诉自己,父母吃什么不重要,心情好才重要。

所以我寄希望于比我年轻的学生们身上,当我看到他们能够用自己学到的某个我不会的语言编写出非常有意思的代码时,我并不担心他们会超过我,因为我知道他们绝对会比我越来越强,他们是未来的译者,将和我一起解决更多有意思的翻译问题,而且是用技术来辅助解决。

最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事情要交给市场来做,交给懂技术的企业去完成。现在学校的整个体制机制都不利于快速推进跨学科、跨平台的协同创新,但校企合作的方式也许能有所突破。

技术浪潮席卷而来,现有师资无暇顾及,整个行业亟需新鲜血液,唯一希望只能放在两个主体身上:学生和企业。

但企业容易误导老师,老师容易误导学生,真正做起事来也会有各种问题。

3. 总觉得哪里不对,究竟是哪里不对呢

现在大家似乎觉得与翻译行业相关的技术只有一个,那就是“机器翻译技术”,然而,哪怕今天所有搞机器翻译的专家都被外星人抓走了,哪怕所有搞人工智能的专家都被三体星人掳走了,现有的各种信息技术也能让翻译教育、翻译服务更上一层楼,处处开花节节高。可偏偏大家都盯着一个玩意儿怼来怼去。

一个小小的学校,这个处的网站有一套用户名密码,那个处的网站有一套用户名密码,昨天新开的网站有一套用户名密码,明天即将搭建的网站又有一套用户密码,难道大家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被老旧技术产品所统治,底层服务架构有很大的技术漏洞和业务逻辑问题,以至于我们庞大的未来生活愿景都建立在摇摇欲坠的豆腐渣工程上。

现在像翻译专业这样的文科背景专业最大的技术危机也许是:教育技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根据我对目前许多开设翻译专业院校的了解,许多学校没有足够好的网络环境、没有足够好的软硬件环境,没有足够好的懂技术懂点翻译的技术支持人员,没有足够好的教学教辅支撑平台。翻译教学不仅仅只有双语的平行语料库才值得存储和挖掘,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流程中涉及的教学数据都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黄金宝藏。

现在教育行业里有很多教育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大多精通软硬件参数,但不知道如何将高大上的软硬件设备与翻译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到一起。

我最担心的是学校花了一大堆钱买了看起来很不错的软硬件,但用不到实处,造成资源浪费。就好比买了一大堆电子产品堆在家里,结果发现家里的电源插座不够,电子产品之间没法搭配使用,贵重的产品买了之后就拆箱那天用了一次。

可是,我担心这些有什么用呢。

简而言之,我写这篇帖子想表达以下几个主要的观点:

机器翻译技术不是唯一的技术,推动翻译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技术还有很多,灵活应用也许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现有翻译教育师资不应成为技术培训的主体,不做科盲即可,但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要找到合适的企业技术合作伙伴;

学校决策者千万不能是科盲,在设计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时,要考虑技术产品和教学需求的深度融合;

现在很多开设翻译专业的院校,虽然花了一大堆钱买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但底层基础技术设施十分不完善,这是进行持续信息化建设的巨大风险;

被机器翻译替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替代后依然不会使用包括机器翻译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来解决问题。

最后说一下那篇烂文:《刚刚宣告:同声传译即将消亡!》

评论:消亡又怎样,凭本事吃饭,一样赚大钱。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